县委 县人大 县政府 县纪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今天是:
国魂不死:辛亥先驱张汇滔
浏览次数:12099      发布时间:2020-11-05

张汇滔(1882年——1920年),原名张维环,字孟介,1882年出生于安徽寿县西乡涧沟集张大郢孜(今安徽省寿县涧沟镇张郢村),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之一,辛亥革命的功臣,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助手。16岁便以“习文不如学剑”为誓,投笔从戎,只身离家徒步赴安庆,入伍安徽武备学堂。在这所“多两淮英迈之士”的军校里,张汇滔接触了大批热血青年。1903年,结识了由日本留学返乡的陈独秀,并与同乡好友柏文蔚等人遍游皖北,倡言革命;住安庆藏书楼成立召开了“安徽爱国会”,后被史学家称为“清末叶安徽革命运动之发端”。

1905年,张汇滔东渡扶桑,自己将原名张维环改为张汇滔,其含义是:汇入革命之大潮,掀起反清之洪滔。留学东京警监学校,结识了黄兴、宋教仁、陈其美、李烈钧、廖仲恺、秋瑾、徐锡麟、陈天华等人,首批参加中国同盟会成为职业革命家,团结在孙中山先生的旗帜下。1907年初回国,参与谋刺两江总督端方失利,潜回寿州成立“信义会”。1908年11月与熊成基、范传甲等发动和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利用新军士兵发动的安庆马炮营起义”。1911年11月4日张汇滔任淮上军总司令,在寿州发动起义,先后光复蚌埠、怀远、凤阳、颍州等二十三个州县,促成安徽独立,为辛亥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

1911年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张勋惶惶然弃城乘车北逃。张汇滔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即命令淮上军于蚌埠阻击。淮上健儿打张勋一役,堪称是安徽辛亥革命的壮举。当年淮上军阻击张勋的主战场位于安徽蚌埠市中心的小南山。淮上军在这次阻击战中牺牲八十八人。“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张汇滔、陈其美等人流亡日本。1913年10月,张汇滔、陈其美、田桐等23人在东京由孙中山先生亲自主盟加入中华革命党。1914年10月12日,孙中山以《中华革命党委任令第三号》委任张汇滔为中华革命党安徽支部长、中华革命军江北皖北司令长官。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在上海遇刺殉国。孙中山任命张汇滔主持上海军事,日夕操劳。1917年随孙中山先生南下广州成立军政府,任中华民国大元帅府参军。1918年受命北上与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谈判,1919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张汇滔负责整饬沿江七省党务。

1920年1月29日19时,张汇滔被反动军阀倪嗣冲派遣刺客暗杀于上海法租界维而蒙路(今普安路)国恩寺附近,身中四弹,穴胸洞腹。张汇滔案与宋教仁案、陈其美案并列为上海滩民国三大血案。孙中山先生闻讯携夫人宋庆龄亲临上海广慈医院探视,悲痛万分。广慈医院主治的德国医生见孙中山这样悲恸,禁不住问:“孙博士,他是谁?”孙中山抖动着嘴唇答了一句:“一位革命家。”延至第三天(31日)上午9时,这位被孙中山称作“革命家”的孟介终因伤重不治去世了,年仅38岁。上海的《申报》、《民国日报》等各大报刊都竞相报道了这一事件。人们这才知道他是张汇滔。孙中山悲不自胜,泣不可抑,题写张汇滔挽额:“国魂不死”,并嘱廖仲恺等中国国民党元老:“张汇滔烈士丧葬援宋教仁、陈其美例优治。”章太炎所赠挽联:“钝初之死可无伤,克强之死可无恨,英士之死可无惨,闻道斯得道,求仁斯得仁,肝胆有书生,凭孤郡抗顽胡,大器推尊颜太守。金陵共事见厥智,淮上共事见厥勇,汉皋共事见厥仁,惟我能识君,亦君能识我,男儿尚意气,观数奇知骨梗,穷途痛哭李将军。”宋庆龄在追悼仪式上,紧挽住张夫人陈月华的胳膊,并关爱地抚摸烈士子女,嘱他们继承父志。1934年12月,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遵照孙中山先生的指示,以国葬规格葬张汇滔于安庆北门外南庄岭之阳,建堂纪念,不幸的是陵园在文革期彻底被毁。

近年来,张汇滔陵园复建工作在国家领导人和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民政部、国家文物管理局等部门的高度关注下,安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张汇滔陵园复建项目主体工程也已于2011年9月底在安庆城西狮子山公园内完成,向辛亥革命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张汇滔曾领导淮上军阻击清军重要战役的所在地蚌埠市,也专门在战役旧址开辟纪念园林,并于蚌埠市档案馆内专设4个有关张汇滔事迹的展示厅。2011年12月初及2012年6月中旬,安庆市委、市政府又派专人赴张汇滔原籍今安徽省寿县涧沟镇张郢村考察调研。淮南市及寿县有关方面也多次到安庆市和蚌埠市等地调研交流,搜集整理先生事迹资料。目前,为纪念缅怀张汇滔将军,弘扬和传承将军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思想,寿县正广泛深入的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在省、市多方支持帮助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呼吁关注下已将张汇滔纪念馆筹建工作列上了政府议事日程,现相关材料已申报,纪念馆的选址、规划设计、遗物收集等前期大量工作也已初步完成,以期尽快推进张汇滔纪念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