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56 发布时间:2025-10-15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市作为农业大市,绿色食品产业基础扎实,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已初步形成以淮南牛肉汤、豆制品为主导,蔬菜、水果、畜禽等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截至目前,全市绿色食品产业总产值310.8亿元,成为推动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但产业整体仍需升级,以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我市绿色食品产业链存在生产端设施薄弱、加工端缺乏公用品牌、流通端冷链滞后、消费端活力不足的问题。
为此,建议:
一要建强生产体系,夯实产业根基。由市级牵头,联合县区,统筹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布局。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选育适种优质品种。市级财政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开展职业农民培训。
二要提升加工水平,打造品牌优势。市级层面打造“绿色食品”相关公用品牌,制定管理办法严控准入。引导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将农业企业招商引资与工业企业同等考核。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高端产品,如稻米深加工、畜禽熟食制品。
三要完善流通网络,畅通销售渠道。统筹规划全市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提升农村冷链覆盖率。整合线上资源,培育本土大型电商企业,推广直播带货;线下建市级农特产品展示馆,在县区设专卖区,推动建立“一馆一站”模式。开展“农超、农校、农企”等产销对接活动,与大型商超、餐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四要优化消费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文旅、农业农村部门联动,结合地域文化,打造休闲农业、美食节等消费场景。市级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强化质量溯源,严打假冒伪劣,提升消费者信任。